在线赌·博app

设为在线赌·博app | 加入收藏 | 网站管理

展览讲座|Events

梧桐论艺│设计重塑未来——2025鹤湖国际海报展浙江传媒学院站点活动暨专家系列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11-13   来源:十大在线赌·博app大全   点击量:



2025年11月05日下午,鹤湖国际海报展巡讲活动在浙江传媒学院乌镇校区行政楼报告厅隆重举行。著名设计师、鹤湖国际海报展秘书长韩湛宁,杭州聿书堂创始人张弥迪,浙江财经大学广告学专业系副主任、副教授董建华,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特聘副研究员李光耀,十大在线赌·博app大全 党委书记、副院长王丽,副院长高牧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负责人、教授杨超,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相关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相关专业同学共同参加。高牧星担任本次活动主持人。

领导致辞:设计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王丽本次活动致开幕辞。她代表学院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设计在连接文化与未来发展中的桥梁作用。本次活动是学院践行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她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以仰望星空的视野,从大师的分享中汲取灵感;二是要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在专业实践中锤炼技艺;三是要以守正创新的担当,用设计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研究生行业导师&校园形象大使颁授仪式

王丽代表学院为韩湛宁颁发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行业导师聘书。

浙江传媒学院22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黄奕玮同学和25级设计学研究生亓焕昊同学被授予“校园推广大使”荣誉称号,由韩湛宁和张弥迪为其颁发证书。

鹤湖国际海报展介绍

韩湛宁为在场各位师生详细介绍了鹤湖国际海报展的基本情况和往届优秀的获奖作品。他表示,海报既可以定义人们的生活和时代,也可以重塑社会和文化的价值和形态。本次活动基于创新传统文化和活化客家围屋遗产,旨在通过国际海报设计交流,打响鹤湖文化IP,进一步擦亮龙岗文化名片,助力龙岗、深圳乃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加强国际影响力。往届获奖作品大胆的造型,丰富的样式,和谐的色彩,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同学们拓宽了艺术视野和创作思路,激发了同学们无穷的想象力和设计灵感。

韩湛宁与张弥迪学术讲座分享:文化与设计的传承与实践

韩湛宁以《海报如何作为动力——海报设计与城市文化实践》为题,结合其作品与经历,系统阐述了当代设计的文化担当。他认为,设计应始于“平面设计的光焰”,即穿透技术与工艺,回归文化核心,进行大胆的图形与字体实验。同时,设计也是“城市文化的改造”,海报等作品能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再现了历史的温度。

张弥迪以《现代字体排印研究系列展览与出版计划》为题,分享了他在展览策划与书籍出版方面的丰富经验。他强调,书籍的排版编辑需忠于原作精神,字体和版式设计应与内容高度契合。同时,展览应配有详尽的说明与解析,帮助观众理解创作者的思路与灵感。

学术研讨&互动交流:设计教育的未来与挑战

在学术研讨环节,韩湛宁、张弥迪、杨超、董建华、李光耀和高牧星围绕“海报的当代价值”“AI对设计原创性的影响”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为设计教育与实践提供了多元视角。

韩湛宁认为技术赋能让海报实现动态化、交互化转型,而非取代设计师,真正的创意和情感表达仍然需要设计师的人文素养和艺术感知。杨超表示设计师需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驾驭AI,若不理解各种风格的流派差异,就无法向AI发出精准指令。张弥迪强调AI是技术迭代而非颠覆,AI的灵活使用需以知识储备为前提。董建华认为设计师的原创性不会因技术而削弱,反而会加强对深度洞察、美的表达和形式敏锐度的要求。李光耀指出优秀的设计师需要深厚的对细节的把控和对文化底蕴的感知。

活动尾声,同学们积极提问,就设计学习、职业发展和国际交流等问题向专家请教。专家们一致认为,AI时代背景之下,持续学习和跨界知识积累是关键。设计师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素养,在AI时代保持独特的竞争力。

活动总结

本次鹤湖国际海报展2025浙江传媒学院站点巡讲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浙江传媒学院的师生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设计前沿、对话行业大咖的宝贵机会。通过专家讲座和学术研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也为学院设计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

十大在线赌·博app大全 将继续秉持“道技相生,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深耕设计的核心要义,致力于培养兼具人文素养、美学积淀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为推动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注 D&I

微信 WEICHAT| 微博 WEIBO| FACEBOOK

联系 Contact

浙江省桐乡市逾桥西路998号十大在线赌·博app大全 楼307办公室

电子邮箱:zxdbapp.com


电话:办公室: 0573-89390295 ; 教学办:0573-89390293  0571-56861811 ; 学工办:0573-89390283 ; 实验创新中心:0573-89390292